查看原文
其他

甘肃:“四位一体”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关注

甘肃省教育厅 人民教育 2024-04-05


民小编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深入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本刊推出系列文章,既有省级和地市层面的积极有效探索,也有学校层面的鲜活实践,还有专家的理论阐释和方向性引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甘肃省以“四位一体”推进“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甘肃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盯理论武装、组织管理、师资队伍、实践育人等关键环节,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四位一体”推进“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构建理论武装体系


甘肃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的重要指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一是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甘肃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指导中小学用好思政课程教材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对任课教师进行全覆盖培训,力求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为全面加强思想引领,组织理论宣讲省级示范活动,创新实施“百千万”行动,建立“百名思政课名师巡讲+千名大学生宣讲+万名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大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形成高度认同,“四个自信”显著增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提升。


二是着力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制定并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任务清单,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以讲好用好教材为基础,组织教材使用培训和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吃准吃透教材基本精神,全面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认真做好教材转化工作,分类开展观摩教学公开课、集体备课、课程研讨等针对性专项培训,为课程思政全面推广提供核心支撑。


三是着力打造理论研究阐释新高地。聚焦构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理论武装体系,组织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发挥全国、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科平台优势,精心组织专家学者系统研究、深刻阐释。强化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连续五年面向中小学征集理论宣讲作品200余份,开展思政研究课题1000余项,形成了“课程教学+宣传教育+研究阐释”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格局。


二、坚持齐抓共建、纵深推进,构建组织管理体系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指示,努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一是坚持高站位谋划和系统性推进。省、市、县三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出台实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甘肃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作,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就教师配备、经费保障、职称晋升等思政课建设的核心问题进一步压实任务、靠实责任、推动解决,形成了“党委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新格局。


二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省委教育工委成立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及9个分教指委,指导各市州成立市级教指委,分层分类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进行指导、示范、培训和研判,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依托西北师范大学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在甘南州、临夏州统筹建设两个民族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中心,推动思政优质课程、优质师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坚持高校优质师资力量下沉,通过结对联建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辐射带动,实现大中小学共学共研和资源互通共享,推动思政课建设质量整体提升,形成了“高校+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新模式。


三是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组织开展“家教知识”进万家、“晒家风,传家风”等形式多样的家庭知识宣传活动,联合省妇联组织开展“幸福家庭兴陇原 红色家风传万家——家庭教育公益巡讲”活动,组成巡讲团队深入14个市州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240余场。成立省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打造省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举办全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培训示范活动,每月推送专家在线答疑,定期推送心理微课,组织200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线下参训。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室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推进医校协同和家校沟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省中小学建成全国文明校园37个、省级文明校园521个,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互通的思政育人格局。


三、坚持专兼结合、担当使命,构建师资队伍体系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指示,着力打造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是配齐配强队伍。聚焦关键,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目前全省共有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师4.7万名。省市县党政领导和学校班子成员带头讲思政课、思政课兼职教师深入校园讲思政课、先进模范走进班级讲思政课,用亲身实践激发师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坚持分级培训、活动磨砺、名师引领,构建省、市、县、校四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实现思政课教师3年轮训全覆盖,真正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机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开展集体备课100余场次,统一思想、统一口径、统一行动,积极回应师生关切,确保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三是抓实活动引领。常态化组织开展省级思政课名师示范巡讲活动,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重走长征路”,举办首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比武”教学展示活动,60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脱颖而出,让优秀影响优秀、先进带动先进。落实“一省一策”行动,建成省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29个,帮带思政课教师600余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育人水平明显提升。


四、坚持内外结合、同频共振,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指示,积极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一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程。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出台《甘肃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省级层面聘请75名思政课兼职教师,遴选9类73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学校开展结对行动。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举行“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启动仪式系列活动,组织全省思政课教研员集体培训,凝聚起上下协同、齐心协力抓好“大思政课”建设的思想共识,在全省教育系统引起热烈反响。


二是有机融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组建2000多支师生实践研学团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甘肃足迹”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形成实践研学成果1万余件。全省建成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84个,建成庆阳市、兰州市、张掖市、白银市、临夏州、金昌市等6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教育指导,面向学生开展学工、学农、学军实践活动。兰州市、张掖市和白银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会宁县、西峰区、临夏市、永昌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甘肃省博物馆、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等12家单位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入团入队仪式、主题班会等,打造“第二育人课堂”,评选认定中小学德育工作“六星校”70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敦煌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形成了“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


三是深化红色文化育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南梁精神、西路军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进校园,开展“一校一品”红色基因传承行动,组织百万中小学生向家长讲红色故事、红色歌曲传唱、经典红色影片展播等系列活动,通过打造“红色教育主题园”“红色文化长廊”“红色基因实践园”,开通“红领巾广播站”“党史小喇叭”等,教育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厚植爱国情怀。评选认定26所中小学为省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建成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5个,着力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的“甘肃品牌”,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


四是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新生态。依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推出兰山讲堂“思政云课”系列讲座。抢抓国家智慧教育试点机遇,探索教育数字化赋能,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开办“智慧教育·名师在线”云端课堂,遴选40门思政精品课,建立共建共享的网络课程资源库。打造中小学德育学堂,形成覆盖中小学、涵盖甘肃本地特色视频资源1245个,百万名师生在线收听收看。


迈上新征程,甘肃省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强建优“大思政课”,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23期文章作者|甘肃省教育厅责任编辑|钱丽欣 实习编辑 冉楠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贾舒婷

推荐阅读

老师,对于开展家校共读,您有哪些建议?|每周一问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求是》撰文:厚植爱国情怀 培育时代新人
怎样做赋能型父母?要掌握这几种给孩子“充电”的好方法|家长慧
上海:“一体化”创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 关注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